当前位置:首页  成果转化

干货!​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全面解读①

时间:2019-07-26浏览:193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以论文为主的评价导向、有些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改革政策理解不到位等。本文通过对成果转化的主体、内在动力、行为机制和执行过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高校成果转化管理的视角出发,将高校成果转化存在的具体问题分为不愿为、不敢为、不好为、不会为和不作为五种类型,在对这五种类型问题的成因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建议。


   今天,武汉科技创新将推出第一篇文章《干货!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全面解读①》。

高校成果转化管理改革现状及问题


01
政策制定情况


近五年来,根据政策文件出台时间,高校成果转化管理改革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两报两批”阶段:2015年以前,国家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长时间没有修订,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技术入股等无形资产处置须报教育部、财政部备案审批;


(2)“三权改革”试点阶段: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简称“三权改革”)试点;


(3)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开始实施,明确高校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先解放思想、小范围试点,再进行政策制定与推广,截至目前,国家围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主要文件有国家和教育部两个“三部曲”。

(1)国家“大三部曲”:首先,2015年10月1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解决了三权下放等根本性问题,划了一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的红线;其次,2016年2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国发〔2016〕16号),明确了高校领导干部能否从事成果转化等几个法律没涉及的关键问题;再次,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国办发〔2016〕28号),重点解决国家法律和国务院政策的实施与落地问题,国务院给各部委进行了明确分工,并制订了工作推进时间表。


(2)教育部“小三部曲”:首先,根据国家的“大三部曲”,2016年8月3日,教育部联合科技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技〔2016〕3号),为高校成果转化工作制定了纲领性的总体指导意见;其次,2016年10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出台了《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教技厅函〔2016〕115号),对各省教育厅和各直属高校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和推进时间表;再次,2017年12月26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139号),明确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如直接成本计算方法、成果评估处理方法、风险防控机制建立等。

02
政策实施过程


  从教育部整体工作和全国高校政策落实情况来看,政策实施可以分为政策下达、全面动员、高校行动、效果调研、完善细则和评选先进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件下发。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办公厅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分别于2016年8月和10月下发。


第二阶段,全面动员。2016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南京、武汉、成都、沈阳分片区召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座谈会,宣讲国家政策,动员各高校快速行动。


第三阶段,高校行动。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以及分片区动员会议精神,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成果转化管理改革顶层设计、制度拟订、机构组建等工作,方案报送教育部,按方案开始执行成果转化新政策。


第四阶段,效果调研。2017年10月17-27日,教育部科技司、财务司组建调研组,分片区调研全国高校成果转化情况,包括吉林、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六省。


第五阶段,完善细则。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有针对性地出台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教技厅函〔2017〕139号),明确了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第六阶段,评选先进。2019年2月28日,教育部公布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拟入选名单,共有47所高校入选。

03
政策落地情况


  本文主要从各地方、各高校贯彻中央政策的速度和力度方面来研究政策贯彻过程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作者参与全国成果转化工作调研、首批高校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评审以及与全国同行交流了解的情况来分析。

(1)从全国调研情况来看。从教育部2016年10月全国分片区工作座谈会及2017年全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调研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地方和高校政策基本落实,但也有不少地方不重视,执行不到位。落实政策的情况存在三个“不多”:深刻理解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改革背景和动机的不多,众多高校只把政策落实当作一项常规任务;高度重视的不多,校领导层面总体来说不够重视;积极探索,根据国家政策制订了完善的本省、本校管理办法和制度的不多。


(2)从首批“高校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申请情况来看。全国有204所高校申请了该项目,经过两轮会议评审,共有47个基地入选。从申请状况来看,情况不太乐观:首先,只有少部分高校申请了基地项目,学校自评后觉得本校达到成果转化管理先进标准的不多;其次,从收到的申请材料来看,只有少数高校顶层设计到位,制度流程齐全,拥有技术入股案例,大部分高校不是很全面。各高校成果转化工作良莠不齐,很多高校对教育部的要求不太清楚,或者校领导不重视,仅是科发院、技术转移办公室、资产公司甚至大学生双创管理办公室等少数部门在从事成果转化工作,不是学校层面的统一行动。最后,很多名校不重视成果转化工作,至少从申请材料来看,学校内部没有统一组织和行动,虽然有些高校自发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不错。


(3)从全国培训交流情况来看。作者与全国数百名高校成果转化同行进行过交流,从交流情况来看,具体从事成果转化工作的人员对国家政策学习理解存在较大困难。不少高校管理人员对国家、教育部政策出台的背景和目的不太清楚,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具体政策的理解不准确,不知道如何根据国家和教育部政策制订本校管理办法和操作流程,关键节点、重要问题或者一些问题的重要方面把握不准,没有参考案例和实践经验,制订的本单位管理办法思路不清晰,不符合本校实际,难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4)从教育部科技司统计数据来看。根据教育部科技司编撰的《2017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参与统计的高校1804所,研发人员近40万,R&D经费投入1500亿元,产出专利14万多件,但专利转让合同数仅4803项。另外,根据2015年教育部科技司委托清华大学做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战略研究》报告,近三年的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平均估计值为18.52%。

策划: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

运营:长江日报光谷编辑部 

资料来源: 中国高校科技

编辑: 薛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