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优势 助力跨越发展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2-12-19浏览次数:2425

 

 

发挥高校优势 助力跨越发展

 

 

湖北突出的优势在科教,崛起的关键靠人才。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动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1年,专题召开科教强省工作会,就科教优势转化为跨越式发展的竞争优势进行全面部署。省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建设科教强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在教育、关键靠人才、核心是产业化。”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各高校坚持“以用立业”,积极投身湖北建设,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全方位开展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一支重要促进力量。

今日,全省高校服务湖北发展推进大会在汉召开,表彰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一批先进典型。全省高校正以加快科教强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在创新、智库、人才、文化等服务上展现新作为,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竞争优势,共同谱写“中国梦”的湖北新篇章。  

华科打破国外封锁为机床装备打造国产“大脑” 

 数控技术是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产业安全和国防安全。数控系统更是被称为机床装备的“大脑”。华中科技大学多年来致力于发展中国高档数控系统产业,为了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学校组建了华中数控公司。一批年轻的老师和博士致力于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现已突破我国机床装备行业发展瓶颈,特别是其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打破了国外的封锁,成功应用于我国重大机床装备上。20111,华中数控成为我国数控系统行业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目前,华中数控已为湖北省的重型机床装备、激光加工装备、纺织加工装备等20多个行业,开发了30多种数控系统产品。据统计,在湖北省有200多家企业使用其数控系统产品4000多台套。2006年至2010年,华中数控累计生产销售各类中、高数控系统三万多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5.49亿元,上缴税金4416万元。

  武汉大学“数字城市共享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城市  

过去的五年里,武汉大学推动的一项名为“新一代数字城市共享服务平台”技术正将智慧城市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该项目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促进城市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交通流的畅通、协调,它为调控城市、预测城市、监管城市提供了革命性的手段。其研发的可量测实景影像系列产品基于3S集成的核心技术、移动测量技术、支持导航和3GLBS数据生产系统及可视化位置服务平台,成果申请国内外专利十余项、软件著作权十余项。目前,该项目平台在湖北省内尤其是武汉市数字城市、平安城市、影像城市、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中得到全面应用,并成功实现转化和产业化推广。近五年,已在省内完成了数十个示范应用系统建设,累计实现产值和销售收入1.88亿元,上缴税金2290万元,实现新增就业310余人。

 武大院士潜心40年研究杂交水稻选育“珞优8号”取得骄人成绩  

武汉大学根据当前水稻大面积生产需要,以高产、优质协调发展为目标,通过大规模的测交和多代回交,选育出红莲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组配出具有高产、优质、广适和高效等特点的红莲型杂交水稻新品种,结合企业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做出了贡献。由朱英国院士团队用自选红莲不育系“珞红3A”和自选恢复系“R8108”配组选育而成“珞优8号”,大面积种植平均亩产700公斤左右,高产达860公斤,在云南永胜亩产更是高达1231公斤。目前珞优8号已经累计推广1800万亩,并且以每年200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累计销售收入达2.2亿元,累计为农业生产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3.25亿元。“十一五”期间,湖北省累计推广超过200万亩,是湖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中稻品种。  

华中科技大学研发“中国光刀”实现多项“国字号”工程应用  

“十一五”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在工业激光器方面的研发进展明显,为我国高功率数控激光加工装备研发出了“中国光刀”。目前已应用在三峡工程设备制造、登月工程中重要零部件的加工以及国家铁路建设等“国字号”工程中,自主研发出能够支撑未来十五年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功率激光器及其成套装备,全面提升我国激光器及成套设备制造的技术水平,缩小了我国激光技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该项目已经形成了从激光器到高端激光装备的完整产业链,每年可生产各类激光器及其成套装备1000余台套,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项目的成果已在武汉钢铁、长春轨道客车、三一重工等国内大型钢铁、铁道机车、工程机械、新能源领域的生产企业实现了应用示范,项目产品已经销售到65家大型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出口创汇672.7万美元,上缴税金6000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华中科技大学在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加工上取得突破  

华中科技大学“高性能发动机曲轴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术与系列成套设备”项目针对汽车发动机曲轴高精度、高效率磨削加工存在的技术难题,不仅较好地解决了成形切入高速磨削的精度保证、烧伤缓解、表面质量控制等共性技术,而且解决了大批量生产时的精度保持、稳定可靠性等难题,突破了数控曲轴磨床工程化的技术瓶颈。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3项,二等奖2项。目前,该项目研发的系列装备已销售203台,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采用本项目产品加工的轿车发动机曲轴已出口国外,创汇数百万美元。通过该项目的推广应用,湖北九州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曲轴磨床制造商之一。同时,具有年产100台套曲轴加工装备生产能力的湖北九州汽车零部件精密加工装备生产基地正在积极建设中。

  “武汉理工制造”实现火灾安全报警又快又远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姜德生课题组首创的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解决了公安消防领域、众多特殊行业(如石化、储备油库、隧道、电力等)、重大工程与设施等场所火灾报警长期存在的多种技术难题,实现快速、长距离的火灾安全预警。成功开发出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探测技术与系统成套技术与装备,包含4项发明专利,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和鲜明的创新性。经专家鉴定,该成果属国内外首创,居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该项目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全国绝大部分中石化油库、特长公路隧道、电缆等火灾报警工程中。2006年到2011年,累计签订销售合同5.8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7453亿元,实现利税1.28亿元,解决就业300余人。

  华农研发系列禽畜用生物制品保禽畜健康 促养殖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在陈焕春院士的带领下,在畜禽用生物制品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先后研制了十余种畜禽用新型疫苗与诊断试剂,获得了伪狂犬基因缺失疫苗、禽流感病毒ELISA检测试剂盒等13项兽药新兽药证书和3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获得授权专利18项,转基因安全证书9项,发表SCI论文超过150篇。在这些科技成果中,猪伪狂犬病活疫苗(HB-98株)、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WH-1株)等多项成果为国内首创,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动物流感系列快速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猪细小病毒病诊断技术、新型疫苗及综合防制措施研究”、“禽流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这些科技成果均已在合作单位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功实现转化。2011年销售额达到近亿元,为社会新增就业岗位300余个。

  湖北大学高档优质稻助我省优质早稻生产抢占领先地位  

“高产不优质,高产不早熟”一直是早稻育种的难题。湖北大学培育的杂交早稻两优287突破了这一难题,首次实现了早稻品种优质、高产和生育期适宜三者之间的协调统一。两优287品质优,是我国第一个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标准的早稻品种,填补了国内优质早稻的空白。两优287是农业部首批确认的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国标一级优质超级早稻品种,2008年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从20062011年,两优287在湖北累计推广应用1380万亩。

   武科大研发系列高品质耐火材料多项技术具国际先进水平  

提高钢水的洁净度是生产高品质钢铁材料的前提,为提高钢水的洁净度必须采用一系列精炼技术,钢铁冶炼生产中大量精炼技术的采用对耐火材料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武汉科技大学李楠教授及其团队深入研究了耐火材料与熔钢反应机制及其对钢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路线,形成了铁水预处理―转炉―钢包―中间包系列新型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并大规模工业应用,先后在30余家耐火材料企业成功转化,并在武钢、宝钢等50余家钢铁企业大范围工业应用。仅武汉钢铁集团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武汉瑞升特种耐火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威林炉衬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宜昌科博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这四家耐火材料企业,通过使用此项技术三年累计新增产值达到4.8亿元,上缴税收6911.35万元。

  武汉工程大学为清江水布垭枢纽保安全 

 位于恩施州的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是“十一五”计划国家级一等(1)工程,是清江流域梯级开发的龙头工程。工程最大坝高233,为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但是石坝高度越高,带来的面板开裂渗漏风险越大。为此,武汉工程大学研制了WHDF混凝土增强密实(抗裂)剂,提高了清江水布垭枢纽面板混凝土抗裂及耐久性,为这座世界最高的面板堆石坝提供了安全保障。据了解,该技术近年已先后应用于新洲阳逻防洪墙、举水橡胶坝、阳逻、大埠、双柳等长江大堤的排洪闸工程、湖北下荆江河控制工程等防洪工程,还应用于恩施小溪口、芭蕉河、重庆鱼跳、清江水布垭等水电工程以及武汉、宜昌和黄石等民建及城市人防地下室工程、高速公路及地下涵洞。  

武汉纺织大学两项纺纱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武汉纺织大学的“嵌入式系统定位复合纺纱技术”和“柔顺光洁纺纱技术”为我国纺织行业带来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支持。该校根据柔顺光洁纺纱的研究思路,研制出多种可适应于不同纺纱设备和纤维材料的柔洁纺纱装备,纺制加工出表面最光洁的纱线。应用该技术装备纺制的纱线可显著提高织造效率、改善布面质量,在设备安装成本和运行成本等方面却远远低于国际先进的紧密纺技术。该技术获得了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两项以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2005年,武汉纺织大学又提出了嵌入式系统定位复合纺纱技术,这一理论在国际上属首次提出。之后武汉纺织大学开始与企业合作联合攻关,实现了该原理的产业化应用,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纺纱技术嵌入式系统定位新型纺纱技术及设备,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及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实现新增产值3.85亿元,实现利税4900万元。柔顺光洁纺纱技术也在多家省内企业应用。

                               2012年度“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 先进高校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长江大学  三峡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湖北工业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江汉大学  武汉工业学院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度“就业湖北”先进高校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大学  武汉科技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创业十佳之星”

王孟哲 华中科技大学  张照亮 湖北大学  付文杰 武汉科技大学  李佳蔚(女) 湖北工业大学  徐 盟(女) 湖北工程学院  徐小莹(女) 湖北文理学院  耿安妮(女)武汉民政职业学院  姚 俊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李宇迪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周 钰(女)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湖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评选获奖名单

         特等奖:  

    成果转化项目名称 依托学校 成果完成人 转化实施人  

    华中高性能数控系统产业化 华中科技大学陈吉红 向 华

      十大成果奖:  

成果转化项目名称 依托学校 成果完成人 转化实施人  

    面向服务架构的新一代数字城市共享服务平台产业化武汉大学 李德仁 邵振峰  

    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8号的选育与利用 武汉大学 朱英国、朱仁山 朱仁山  

    工业激光器及其成套设备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华中科技大学 朱晓团队 马新强团队  高性能发动机曲轴高精高效磨削加工 华中科技大学 段正澄 邵新宇  

    技术与系列成套设备产业化  光纤光栅感温火灾报警技术与系统武汉理工大学 姜德生 姜德生  

    畜禽用系列生物制品研制及产业化 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金梅林、吴斌、何启盖等 徐高原  

    国标一级优质超级早稻两优287的选育与应用 湖北大学 周 勇 袁国保  

    高品质耐火材料制备与应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武汉科技大学 李 楠 李亚伟  

    WHDF多功能混凝土外加剂系列产品 武汉工程大学 吴元欣 喻幼卿  

    高端纺纱与高品质纺纱先进技术 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陈军、夏治刚、崔卫钢 徐卫林、陈军、夏治刚、崔卫钢  

      十大成果提名奖:

成果转化项目名称 依托学校 成果完成人 转化实施人 

  零过渡过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专利成果转化与标准化武汉大学 李晓明 李晓明  大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华中农业大学 赵思明   赵思明  

  马头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华中农业大学杨利国 杨利国、闻群英、 滑国华等  

  典型难处理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与综合利用 中南民族大学 杜冬云、孙杰、 龙文、段小六  邓克俭、叶恒朋  

  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天然石墨负极材料 三峡大学杨学林 杨学林  

  黄鳝苗种规模化繁育及健康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长江大学 杨代勤 杨代勤  

 保润材料及可降解过滤吸附材料工业化应用研究湖北工业大学 姜发堂 李 丹  

  豇豆新品种及配套技术产业化江汉大学 陈禅友、胡志辉、曾长立、 陈禅友、胡志辉、彭海、赵新春 张凤银、 曾长立、彭海、赵新春、  高忠、潘磊 张凤银、高忠、潘磊  

  仔猪生理机能营养调控与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武汉工业学院 侯永清 侯永清  

  系列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新技术集成与应用湖北师范学院 石鹤、方正东、汪敦佳 石鹤、方正东、汪国庆  

                            “湖北高校省级示范性实习实训基地”名单  

 序号 基地名称 依托企业(单位) 牵头高校 覆盖专业  

      1 东风汽车实习实训基地 东风汽车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汽车、机械、材料  

      2 武汉钢铁公司实习实训基地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武汉科技大学 冶金、机械、材料  

      3 长飞光纤实习实训基地 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通信、材料 

      4 湖北日报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武汉大学 新闻、文学  

      5 宜化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工程大学 化工

      6 中铁大桥局实习实训基地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建筑、交通  

      7 中粮集团(武汉)实习实训基地 武汉中粮肉食品有限公司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 食品  

      8 中国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实习实训基地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石油管理局 长江大学 石油、化工  

      9 武船实习实训基地 武昌造船厂集团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机械  

      10 三峡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三峡大学 电力

                        (本文来源:网易新闻20121218 )